近日,苏州公交正式上线“车载媒体播报手语报站”功能,在播放报站音频的同时通过车载媒体屏幕展示手语图像,更好地服务市内3万听障人士,这项暖心举措受到了乘客们的一致好评。这项技术便是来自苏州太湖国家旅游度假区的果不其然无障碍科技(苏州)有限公司。
“因为淋过雨,所以想给别人撑把伞。我们要当特殊的翻译官,心向阳光,架起桥梁,用数字科技帮助像我一样的听障人士走出‘无声世界’,拓宽创业就业之路,让他们在度假区尽情‘跑’出幸福加速度。”公司CTO(首席技术官)杨阳这样说。
(资料图片)
作为听障人士,他以突破自我的勇气对冲“不幸”,开辟听障技术应用创新的新赛道;作为“95后”创业者,他带领一支同样“特殊”的团队克服种种困难,改写人生也照亮他人。
在“不幸”中寻求“幸运”
杨阳出生于1996年,幼儿园之前,父母发现他讲话比普通小朋友晚,去医院检查后,诊断出先天性前庭导水管扩张,“听障”这个词从此伴随他的成长之路。
命运似乎给杨阳“开了个玩笑”,但杨阳却用惊人的毅力来“回击”这种“不幸”。由于一直就读于普通学校,上学后无法听清老师说话,杨阳就只好自己看书,记黑板上的笔记。高中时安装了人工耳蜗,勉强可以听到一些声音,他更是抓住这个机会,用超乎常人更多的努力来学习,最终考上苏州大学物联网工程专业。
2019年,杨阳大学毕业,应聘到一家游戏公司做程序员。疫情中,杨阳遇到了果果,她三岁时的一场高烧,因为用药不当而导致双耳失聪。因为手语不好,最终只能通过写字的方式来沟通。沟通中了解到,果果有个好闺蜜萱萱,果果和萱萱在这之前认识了六年,因为萱萱是正常的健听人,她们之间沟通并不顺畅,逐渐萌生了研发一款可以真正帮助听障者的手语翻译的想法,得知杨阳拥有软件开发技能,果果立马讲了制作手语翻译软件的想法。
“我最终接受了这个挑战,如果说翻译软件是为了沟通聋人与健听人,我恰好处在这两个群体中间,最适合做这件事。”杨阳说。
一拍即合,说干就干。2020年4月注册公司,三人开始了以科技发声,为听障人士打造“有声世界”的创业之路。公司是一家残健融合型社会新型的科技公司,专注于障碍人群无障碍领域产品的研发。目前公司由20余名听障者及科研人员组成,研发的译语智能手语翻译系统能提供语音、文字与手语之间的快速转换,让听障者与健听人沟通交流更加便捷无障碍。
找准了奋斗的方向和机遇,更像在“不幸”中寻求到人生“幸运”。依托独特的数字化技术,果不其然起步不久就已在全国各地开展业务,并在江西南昌成立了分公司。公司营收2021年达300万,2022年达500万,今年预计将达到800万,逐年高速增长,展现出强劲的发展势头。
没有先例就自己创造先例
2022年8月,公司接到江西省气象局委托,需要研发一款针对天气预报的手语翻译软件。“任务虽十分艰巨,但迎难而上是我们的企业文化,要发扬‘人一之我十之’的精神,深钻细研、克难攻坚。”杨阳说。
和普通AI手语主播相比,AI手语气象主播需要准确翻译大量气象术语,目前现代汉语词典中有8000多个涉及气象的相关词汇,但只有200多个和气象相关的手势,如何匹配差距?“副热带高压”“台风”这样的气象词汇,对于普通人是司空见惯,却没有直接对应的手语手势,如何准确翻译?
没有先例可以参考,那就自己创造先例。为方便交流沟通,及时了解进度,杨阳和同事不下十余次前往江西,甚至“定居”了三个月,商讨方案,研究对策。“多半是白天还在苏州处理技术问题,晚上已经‘驻扎’江西,忙了一天的我还得抽出时间学习,好像回到了大学准备期末考试。”回想当初,杨阳感慨万千,那段时间,就连出差几个小时的时间他也不浪费,汉语词典、气象书籍成了杨阳必不可少的‘宝贝’,名词摘录,手语阐释……满满当当的笔记,全是折痕的书籍指引他一步步前行。
和同事组成工作小队,和手语专家、气象局接触频繁,杨阳做好重点记录,定下每日计划,线上线下火力全开,力争工作时间节点化。最终,研发团队创新性地采用了“影响+定义”的翻译模式,让此款AI手语气象主播江小佑的翻译精准度高达99%,服务江西省13.7万听障人士,也是全国省级气象部门首个投入日常业务运营的“数智”气象人,并联合申报了行业参照标准,填补了“公众气象服务术语”的手语标准规范的空白。
“技术是企业发展的根本。我们持续更新技术手段应用于产品研发,致力于更加精准翻译,畅通听障人士和健听人间的无障碍沟通,做到即时交流。”2018年7月,《国家通用手语常用词表》实施,普及尚未完成,各地仍然采用方言手语交流,区域间存在着沟通壁垒。手语翻译的核心在于语序,这是技术研发上需要着力攻克的难题。一方面,杨阳带领公司采用静态分析,编写手语语法规则,另一方面,创建人工智能模型,采集单个词语所对应的手语,逐渐形成“语料库”,目前已经采集了13万余条,未来两年间预期达到300万条。同时充分利用残健融合型企业优势,前期将产品应用于公司内部交流场景,通过多方互动持续完善产品。
用自己的梦想成就别人的梦想
“在招工方面,我们一视同仁,也很欢迎听障人士来这里实现价值。”杨阳说,对新员工,公司都会进行3D软件、平面设计等方面的培训。部分听障人士看不懂用工合同,杨总更是手把手,用手语耐心的讲解。
“系统的培训,不单是为了让他们更好地服务公司,也为他们增加了更多的职场技能和就业机会,公司每年都会为听障人士提供数十个工作岗位。”不仅如此,公司还主动对接聋哑学校实现校企合作,为学生提供更多实习就业的机会。
“我一毕业就来到这,从学生到菜鸟员工的角色转变让我很不适应。掌握的都是理论知识,技术上完全一知半解,遇到棘手的问题总是一次次厚着脸皮去请教杨总,他没有觉得我耽误时间,反而耐心解答,给了极大帮助和鼓励。”员工胡天航这样评价杨阳。
作为公司的联合创始人之一,萱萱亲眼见证了杨阳付出的点点滴滴。“他非常有毅力,能坚持,不会惧怕任何困难。刚开始团队人数并不多,沟通也不顺畅,技术层面也屡屡碰壁,运作起来异常艰辛。作为团队的核心研发人员,杨阳顶着高压,咬牙坚持。那段时间他天天睡在公司,泡面吃了一箱又一箱,每个问题都亲自请教,钻研解决。”
除了无微不至的员工关怀,公司还自发组建了公益团队,帮助残障人士恢复身心健康。“我们的服务涉及残障人士文体培训、技能培训、帮助残障人士创业就业等近十个项目。”杨阳介绍,团队每年组织公益活动近20场次,参与受众达上万人。
以科技赋能信息沟通,让“缺失的一角”更加完整。杨阳和果不其然全体员工正脚踏踏实、不务空名,精心给那群被上帝抚摸过耳朵的人描绘出一个丰富多彩的有声世界。
新华日报·交汇点记者 盛峥 通讯员 吴太宣